12月15日,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、上海市政协主办的中国企业走进“一带一路”研讨会在上海召开。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、中国经社理事会副主席楼继伟作视频致辞。上海市政协主席董云虎出席并致辞。
在圆桌对话会中,与会嘉宾认为,“一带一路”为推动沿线国家贸易增长、经济发展、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然而,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,中国企业“走出去”遇到了种种挑战。
隧道股份上海城建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王旋东坦言,如今市场开拓的难度比以往增加了许多。新冠疫情发生以来,人员流动受到阻碍,并且不少国家把精力和资金投向防疫与民生工程,很多基建项目不得不往后推移。另一方面,疫情防控常态化后,有些国家为属地化企业做了一定政策性保护。
那么,企业作为重要主体,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践行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并寻找新机遇?
王旋东提到“三个坚持”,具体是坚持市场化、属地化、国际化的原则。首先,把内功修炼好,把精细化管理做到位,用实力赢得市场认可。其次,采用合作共赢的方式,在不同区域,用不同打法,比如在新兴城市或新兴国家,通过合作共赢的模式开展项目。再者,要以人为本。“疫情来袭,我们没有裁员降薪。境外很多项目停滞,我们就把员工调回国内轮岗培训。另外,境外有员工确诊新冠后,我们会联系当地最好的医院,并请上海专家远程会诊。”王旋东说,“当然,这也是社会担当。”
东方国际(集团)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童继生则在对话会中分享了疫情之下的创新经验。“我们三枪通过跨境电商已销往全世界26个国家和地区,从去年到今年,三枪内衣跨境电商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线下大卖场和门店的销售额。”
他认为,企业要在“一带一路”实践中有所作为,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发展机遇。“企业老是在自己的农田里干活肯定不行,必须走出去。‘一带一路’是企业发展的最广阔天地,不要怕,只要研究得深入一点、操作性强一点。”
不只企业,上海也在为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添砖加瓦。当前,上海正按照中央要求,不断强化“四大功能”,全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,依托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、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重点区域,深化与相关国家在基础设施、经贸、产业、科创、公共卫生等领域务实合作,积极推动和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。